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7-25
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单靠一个制度无法完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医学、法律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对于精神病患者实施的侵权行为,无论对被害人还是精神病患者家属来说都处于弱势。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重视精神病患者的人权,不能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表达意愿而忽视他们作为人的权利。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修正有利于确保精神病人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公开、高效进行,保证强制医疗制度的有序运作。然而,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实施一年以来,各地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案件明显增多。在没有设立专门安康医院的地区,地方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由卫生部门负责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民政部门负责财政支持,公安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同时设立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基金,探索社区服刑结合住院治疗等多种方式管理精神病患者的强制医疗。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前提是精神医学鉴定,但是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医学鉴定,谁有权提起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呢?虽然当事人和辩护人有权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但是否同意由侦查机关或人民法院决定,并没有强制效果。这使得犯罪嫌疑人可能失去被鉴定的权利,不仅使得当事人的人权得不到保障,而且也使得审理的公信力下降。因此,我国应当平等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对精神病鉴定的提起权,由法院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这不仅符合控、辩、审三方平等对抗的诉讼结构,体现鉴定的客观公正,防止司法机关滥用权力,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的合法权利。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强制医疗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然而,法官通常不具备法医学专业知识,无法从法医学角度对被告人的精神状态作出判断,导致法官无法依据经验、伦理、常识等做出是否对其实施强制医疗的裁判结果。为了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判决的客观性、权威性,法院可以吸收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专家作为辅助人员,甚至可以由他们组成合议庭进行裁决。
目前,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方式包括法院依职权主动解除和被强制医疗人及其近亲属申请解除。然而,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法院没有直接监管精神病或监督不到位,很少以职权解除。更多的情况是由被强制医疗机构出具评估意见后向法院申请解除强制医疗。此外,精神病患者病情的反复性也是令司法人员和家属担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法律明确具体规定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可以解除,什么人可以提请解除程序,以及后续的看管和治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