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12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由于法定事由导致当事人无法行使请求权利,诉讼时效的计算会暂时停止。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权利人未行使权利的事实,导致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失效,需要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都是因为特定的法定事由在诉讼时效期满之前阻碍了诉讼时效的完成。
首先,中止和中断的发生原因不同。诉讼时效中断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引起的,包括权利人主张、义务人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仲裁。而诉讼时效中止是由当事人无法控制的原因引起的,如不可抗力、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失去民事行为能力等。
其次,中止和中断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断可以发生多次且没有法律限制,而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发生,或者在六个月前发生但持续到最后六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止事由发生在最后六个月内,当中止事由消除后,剩余的时效期间不足六个月,通常认为应该补足六个月。
最后,中止和中断的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断使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失效,从中断发生时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而中止只是暂停计算时效期间,当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在发生的事由、时间和法律效果上都存在差异,它们是两种独立的时效制度,不应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