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1-10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质证是指辩护人和公诉人对证据的效力提出质疑,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案件判决的依据。因此,辩护人是可以向公诉人质证的。
根据《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指导意见》第三条的规定,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主持下,控辩双方对所出示证据材料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相互进行质疑和辩驳,以确认是否作为定案依据的诉讼活动。公诉人在开庭前应充分预测辩护方可能出示的证据,以及可能对公诉方指控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提出的质疑,制定质证方案并做好准备。在庭审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质证方案的内容。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二) 证据的收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三) 证据形成的原因;
(四) 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五) 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六) 证人或提供证据的其他人与案件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七) 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 证据内容前后是否一致,有无矛盾。
在辩护实践中,对控方证据的质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取证程序和证据本身。
目前,很多刑辩律师对取证程序的合法性并未给予足够关注,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案卷证据本身上,这可能会忽略许多有价值的辩点,甚至突破点。
(1) 通过刑讯逼供或者诱供获得的证据
虽然现在刑事案件中刑讯逼供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仍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或刑讯程度有所不同。通过与嫌疑人会见,可以初步了解到刑讯逼供或诱供的线索,但要找到证据非常困难。如果嫌疑人身上有伤,可以要求验伤并与入所体检报告进行比对,如果发现新伤,可以主张存在刑讯逼供的情况。然而,即使嫌疑人身上有伤,最终调查结果往往是嫌疑人自己受伤或与同监室人发生争斗所致。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与当前的刑事司法现状密切相关。
有时,通过认真研究案卷,也可以找到某种刑讯逼供的证据。例如,某些讯问笔录上的时间表明,讯问工作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期间没有任何记录嫌疑人休息、吃饭或喝水的情况。发现这种情况,辩护律师可以明确指出讯问存在变相刑讯逼供的情节,并要求将相应的讯问笔录作为非法证据排除。
(2) 讯问场所不符合规定
一般刑事案件中,第一次讯问通常在侦查机关办案区进行。在确认涉嫌犯罪并决定刑事拘留后,会立即将嫌疑人送交看守所羁押。根据相关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只能在看守所的讯问室内接受讯问,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进行讯问。
在实践中,对于跨地区犯罪案件,当嫌疑人被甲地公安机关羁押后,案件移交给乙地公安机关合并侦查,并将嫌疑人押解到乙地看守所羁押时,根据规定,从甲地看守所到乙地看守所的押解过程中,办案人员不能对嫌疑人进行讯问。只有将嫌疑人交到乙地看守所后,才能在该所内进行讯问。作者曾在一起贩毒案件中遇到类似情况,青岛公安将嫌疑人从成都看守所押解到青岛看守所。到达青岛后,没有直接送交青岛看守所羁押,而是先将嫌疑人羁押到公安局的办案区,在那里对嫌疑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讯问,并形成了唯一一份认罪的讯问笔录。这样的证据,在取证程序上应属违法,严格按照证据规则判断,应将其作为非法证据排除。
(3) 违反二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中国是人口大国,无论犯罪率高低,犯罪人数在各地都很多。因此,各地刑侦力量严重不足,这在讯问工作上表现为经常出现一人讯问或两人同时审讯多名犯人的情况,两人分别讯问,然后在讯问笔录上交叉签字。对于一些共同犯罪案件的讯问笔录,稍加研究就会发现,同样的两位办案人员在同一时间段讯问了两名不同的嫌疑人。这样的证据形成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只要发现,都应将其列为非法证据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