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12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当解除、撤销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后,尽管案件尚未撤销、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但符合以下六种情形之一的,被告人有权终止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根据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当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后,符合以下七种情形之一,并且办案机关未依法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或者返还财产的,被告人有权终止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关于造成公民身体伤残的赔偿,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应根据司法鉴定人对伤残等级的鉴定来确定公民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并以此确定残疾赔偿金的数额。
对于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公民,视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残疾赔偿金幅度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至二十倍。
对于五级至十级伤残的公民,视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五至六级的残疾赔偿金为平均工资的五倍至十倍,七至十级的残疾赔偿金为平均工资的五倍以下。
此外,司法解释还规定,医疗费赔偿应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如果赔偿义务机关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异议,应承担举证责任。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公民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如果公民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
误工减少收入的赔偿根据受害公民的误工时间和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确定,最高为年平均工资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