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及其审判结果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审判制度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及其审判结果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5-01-05

 
122468

刑事案件及其审判结果

1. 有罪判决

如果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法院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如果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被告人被指控的罪名与法院认定的罪名不一致,法院仍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2. 无罪判决

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如果证据不足,无法认定被告人有罪,法院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为由,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如果案件事实部分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如果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部分,法院应当依法不予认定。

3. 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被告人不满16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不予刑事处罚,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造成危害结果,根据法律规定不予刑事处罚,法院应当判决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4. 终止审理

如果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并且不是必须追诉或经特赦令免除刑罚,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如果被告人死亡,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对于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量刑的指导原则

1. 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

量刑应当以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为根据,根据法律决定判处的刑罚。

2. 罪责刑相适应

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 宽严相济

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刑事审判原则

1. 审判公开原则

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以及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未成年人年龄指被告人开庭审理时的年龄,而不是犯罪时的年龄)应当不公开审理。

2. 直接言词原则

直接原则包括直接审理原则(法官必须与诉讼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直接接触)和直接采证原则(法官直接审查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

3. 辩论原则

辩论的主体是控辩双方和其他当事人。辩论的内容涉及证据问题、事实问题、程序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法院裁判的作出应以充分辩论为必经程序。

4. 集中审理原则

一个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判,而且在案件审理已经开始尚未结束以前不允许法庭再审理任何其他案件。法庭成员不可更换。集中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庭审不中断并迅速作出裁判。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法院开庭为什么没通知律师
  2. 刑事案件判刑了上诉是否有用
  3. 刑事诉讼管辖法院的主要规定
  4. 刑事证据不足要如何判决
  5. 自诉案件的范围有哪些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刑事和解不再侦查吗
  2.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怎样进行
  3. 嫌疑人朋友可否委托律师
  4. 父亲判刑会影响儿子政审吗
  5. 刑事犯罪是什么意思
  6. 刑事诉讼代理人可以是朋友吗
  7. 开庭后申请回避是否也可以呢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