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回避的申请、审查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回避的申请、审查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1-10

 
122238
公安司法人员在接受报案、控告、举报或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依法应予回避的情形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没有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应当记录在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条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程序

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

根据相关规定,院长、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应由相应的机构决定。具体来说,各级法院的院长有权决定本院其他审判人员的回避,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有权决定本院其他检察人员的回避,各级公安机关的负责人有权决定本机关从事侦查工作的人员的回避。然而,由于院长的回避问题涉及较多问题且影响较大,因此应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并决定。审判委员会讨论院长回避问题时,应由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同样地,检察长的回避问题也应由本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长回避问题时,应由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至于公安机关内部没有类似于审判委员会或检察委员会的组织,为了确保检察机关对侦查工作的有效法律监督,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应由同级检察机关的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申请回避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审查

上述回避审查程序不仅适用于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情况,也适用于公安司法人员自行主动回避的情况。当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提出回避要求时,应由具有回避决定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当事人对检察人员、书记员的回避申请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出庭的检察人员、书记员提出回避申请时,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指派该检察人员出庭的人民检察院,并由该院的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是否回避。

公安司法人员回避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条的规定,经过对当事人等的回避申请或有关公安司法人员自行回避的请求进行全面审查后,有回避决定权的组织或个人应依法作出决定,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一旦决定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该公安司法人员应立即退出刑事诉讼活动。考虑到刑事侦查工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2款规定,在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因此,侦查人员在提出自行回避或当事人提出要求其回避的申请后,可以继续进行刑事侦查活动,直到有关组织或个人依法对回避进行审查并作出正式的准许回避决定后,该侦查人员方可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工作。其他侦查人员应立即接替其继续或重新开始侦查工作。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中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2. 刑案回避申请程序
  3. 刑诉中可以申请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4. 检察院有关回避的相关规定
  5. 申请公诉人回避的理由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免于刑事处罚与不起诉的区别是什么
  2. 律师与犯罪嫌疑人是亲属关系能做辩护人吗
  3. 各级人大代表都享有司法豁免权吗
  4. 检察院两次退补最后作出不起诉,这给取保有区别吗
  5. 刑事案件开庭前先进行民事调解还是开庭后民事调解
  6. 强制医疗病人没有人权吗
  7. 党员处分申诉程序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