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24
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在归责原则上存在差异。附带民事诉讼不适用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遭受的损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被告人必须是出于故意或过失才能被赔偿。
在普通的民事诉讼中,被告可以对原告提出反诉。然而,在附带民事诉讼中,除了少数刑事自诉案件外,被告人不能对附带民事原告人提出反诉。
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在赔偿范围上存在差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只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来要求计算得出的物质损失赔偿,即直接经济损失。而普通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既包括物质损失,也包括非物质损失,如精神损失。
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在收取诉讼费的问题上也存在差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不收取诉讼费。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进行普通民事诉讼时应按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
附带民事诉讼和普通民事诉讼在审判组织的性质上也存在差异。附带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庭审理,而普通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审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九条规定,在刑事案件审判后,附带民事诉讼可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如果审判组织成员无法继续参加审判,可以更换成员。一般情况下,附带民事案件的民事部分在审理刑事案件时一并处理。
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也存在差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九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在刑事案件立案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提起。而普通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因性质和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原告将丧失胜诉权。例如,在实践中,被告人在逃十余年后归案,即使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仍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和普通民事诉讼在上诉、抗诉期限上也存在差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根据《解释》第二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对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日,对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5日。与普通民事判决不服提出上诉或抗诉的期限不同。
综上所述,在司法实践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普通的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