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存废的思考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知识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存废的思考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0-03

 
121436
一、死刑的实体控制与程序保障

废除死刑的反思与发展

自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里亚在其传世之作《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倡导废除死刑以来,人们开始对死刑的功能及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随着报应刑观念的革除及现代刑罚观的确立,刑罚人道主义及刑罚轻缓化思想的深入人心,人们对死刑这种最古老、最严酷的刑罚重新进行了价值评断,消除了诸多认识误区。而今尽管死刑存废的争论之声不绝于耳,但废除死刑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现实,而保留死刑的国家也纷纷走上限制、减少死刑的道路。废除死刑,尽管道路曲折,并非一帆风顺,但它无疑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方向和重要标志,并已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我国的死刑政策与实施

现阶段暂不废除死刑,限制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慎杀,防止错杀,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死刑政策。这一死刑政策,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实际,应当坚持。我国刑事立法贯彻了这一死刑政策,表现为通过对死刑适用进行实体上的控制与程序上的保障,以达到限制死刑,保证死刑正确适用的目标。

实体控制方面的限制

在实体控制方面,现行刑法贯彻少杀政策,对死刑的适用作了多方面严格的限制性规定。主要表现在:

  1. 从适用死刑的对象上作出限制;
  2. 从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上作出限制;
  3. 从死刑的执行制度上加以限制;
  4. 从适用死刑的罪种上加以限制。

程序保障方面的规定

在程序保障方面,刑事诉讼法有关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性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对有关死刑案件的特别审慎的态度,有利于贯彻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方针,从而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这些特殊的程序性规定可分为四种:

  1. 提高了死刑案件的审判管辖级别;
  2. 采用强制辩护方式;
  3. 专章规定了死刑复核程序;
  4. 在执行程序中作了特别规定。

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

死刑复核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司法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死刑复核制度在人民民主专政的诉讼程序中,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不甚健全到较为健全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极为重视死刑复核制度,在当时尚无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明确地规定了死刑复核制度。1979年,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恢复了死刑复核程序,并规定了核准的基本程序。至此,我国死刑复核制度已基本完备地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法律条文粗疏,死刑复核的具体程序仍不完善,尽管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立法的不足,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死刑核准权下放导致部分案件的二审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使得死刑复核程序失去最后屏障作用,成为死刑复核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

延伸阅读
  1. 刑事复核维持原判后的程序
  2. 中国死刑复核权的变迁及其启示
  3. 哪个法院进行死刑复核
  4. 两审终审的现状
  5. 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案件流程是什么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什么是非法注射物
  2.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3.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条件
  4. 一、死刑复核权下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定背景
  5. 刑事附带民事有伤残赔偿金吗?
  6. 申请抗诉时限:向检察院争取正义的窗口?
  7. 一般醉驾开庭要哪些人在场?法律规定醉驾收停车费吗?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