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1-23
在进行债务重组时,企业应将重组损失和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债务重组涉及到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理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债务重组涉及到将债务转为资本,债务人应将债权人放弃的债权金额确认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而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同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也应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债务重组涉及到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涉及或有应付金额,并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确认预计负债,并将其合并计入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涉及或有应收金额,债权人不应确认或有应收金额,并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由于债务重组损益会计处理需要计入当期损益,这必然会导致债权人和债务人应税收益发生变化。因此,债权人通常会让利而产生损失,这会使得未实施债务重组的情况下少纳所得税,而债务重组后的盈利年度则需要多纳所得税。
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过协议进行债务重组,由此产生的损益可以计入会计收益。然而,在税务部门核定应纳税收益时,不能将债务重组损失作为应纳税收益的扣除项目,而债务重组利得(收益)则必须计入应税收益。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避免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用债务重组来逃税。
我国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债务重组损失总额或债务重组收益总额。然而,准则并未对债务重组损益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披露作出规定。由于债务重组不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我国会计准则将债务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收益列为营业外收入,将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列为营业外支出,这样都会计入当期损益。
然而,债务重组损益并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产生影响。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如果不将债务重组收益和债务重组损失作为净利润的调整项目,会导致主表和附表所反映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因此,建议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增加一项“债务重组损益”,作为净利润的调整项目,专门反映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