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4-25
当事人以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理由提起上诉的案件,不论二审合议庭认定事实是否清楚,均应开庭审理。通过庭审最后依法认定案情和证据,旨在体现审判的严肃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被告人辩护律师或自诉人代理律师经委托人同意代为上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律师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不当代为上诉的情况,应充分重视律师所持的上诉理由。通过开庭审理,可以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确保二审裁判的质量。
重大、复杂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即使二审合议庭认为事实清楚,本可不开庭审理,但为了强化刑罚的特殊教育和一般教育功能,也可以开庭审理。通过开庭审理,可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必须开庭审理。
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必须开庭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对于下列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