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后能否抗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二审程序法律知识

调解后能否抗诉

点击数:52 更新时间:2023-12-17

 
121012
再到人民法院进行起诉的时候,一般都会涉及到法院调解程序,有的案件可以直接在调解程序中就完成了,在调解成功之后还可不可以抗诉?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调解后是否可以提起抗诉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调解书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当提出抗诉。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则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请求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根据上述规定,调解书的监督正式纳入了人民检察院民事抗诉的范围。

民事抗诉的范围

需要明确的是,民事检察监督主要是针对“事后监督”,即对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的监督,而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或者“全程监督”。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不属于检察院民事抗诉的范围:

第一,纯属人身关系的裁决,例如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由于客观上已经无法进行纠正,但是由解除婚姻引起的夫妻财产分割纠纷仍然可以提起抗诉。

第二,对于生效的民事调解书,只有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可以提起抗诉;而对于违反自愿原则、协议书内容违法的调解书,则不能提起抗诉。

第三,当事人对于可以上诉的一审判决、裁定在法律生效后,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未提出上诉,则不能提起抗诉。这是为了促使当事人积极寻求法院处理纠纷,只有在经过法院的处理渠道后,才能依法申请检察院抗诉。

第四,对于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作出的裁定,例如诉前保全、先予执行等,虽然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但并不是最终的裁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复议等方式解决这些生效裁定,因此,对于这些裁定,检察院不予抗诉。

如何理解“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在对生效民事调解书进行监督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是国家利益、社会公益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违反法律就是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妥当。从字面上解释,一般认为国家利益是指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整体具有好处的事务。而社会公共利益是指特定范围内广大公民所能享受的利益。然而,根据江-平教授的观点,国家利益是相对于私人利益而言的,而社会共同利益是相对于商业利益而言的。无论如何,该条款中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应指的是影响宏观方面利益的情况。如果狭隘地理解为违反法律就是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疑与该条款的精神相违背。

延伸阅读
  1. 青苗补偿费纠纷的解决途径
  2.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
  3. 依法治国要求树立法律权威,依法办事
  4.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解析
  5. 一、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措施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2. 刑事抗诉的含义
  3. 刑事附带民事案子提交材料
  4. 请问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有那些流程
  5. 刑事案件二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6. 申请抗诉时限:向检察院争取正义的窗口?
  7. 醉驾简易开庭的流程适用吗?醉驾酒精300如何处理?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