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审公诉案件的程序是怎样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法律知识

第一审公诉案件的程序是怎样的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27

 
120688

基层人民法院对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的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享有管辖权,但有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中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刑事案件的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对以下第一审刑事案件享有管辖权:

  1. 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 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 外国人、无国籍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刑事案件的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对全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享有第一审管辖权。

中级人民法院对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的审理权限

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普通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依法审理,不再交基层人民法院审理。

上级人民法院对多罪并案的管辖

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和其他需要并案审理的案件,只要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全案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

单位犯罪案件的管辖

单位犯罪的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单位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国际条约所规定罪行的刑事管辖权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承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这类案件由被告人被抓获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中国船舶内犯罪的管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中国航空器内犯罪的管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国际列车上犯罪的管辖

在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确定管辖。如果没有协定,由犯罪发生后该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中国公民在驻外使领馆内犯罪的管辖

中国公民在驻外的中国使领馆内犯罪,由该公民主管单位所在地或者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管辖

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由该公民离境前的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地或者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管辖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受处罚的,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正在服刑的罪犯的管辖

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的,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罪犯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按照所犯罪行的轻重,由服刑地相应的人民法院管辖。

正在服刑的罪犯在脱逃期间的犯罪,如果是在犯罪地捕获并发现的,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是被缉捕押解回监狱后发现的,按照所犯罪行的轻重,由罪犯服刑地相应的人民法院管辖。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的审理

上级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向下级人民法院下达改变管辖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的羁押场所和当事人。

基层人民法院对重大刑事案件的移送

基层人民法院对认为案情重大、复杂或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应当经合议庭报请审判委员会决定后,在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移送申请十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移送的,应当向该基层人民法院下达不同意移送决定书,由该基层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同意移送的,向该基层人民法院下达同意移送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基层人民法院接到中级人民法院同意移送决定书后,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并将起诉材料退回同级人民检察院。

同级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处理

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尚未开庭审判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被告人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应当在审限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最初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报请争议各方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法院管辖权回避和指定管辖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不宜行使管辖权的,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与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辖。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的指定

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指定给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应当将指定管辖决定书分别送达被指定管辖的人民法院及其他有关的人民法院。

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指定其他人民法院管辖决定书后,不再行使管辖权。对于公诉案件,应当书面通知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并将全部案卷材料退回,同时书面通知当事人。

现役军人和非军人共同犯罪的管辖

现役军人(含军内在编职工)和非军人共同犯罪的,分别由军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或其他专门法院管辖。涉及国家军事机密的,全案由军事法院管辖。

地方人民法院或其他专门法院对特定案件的管辖

下列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或其他专门法院管辖:

  1. 非军人、随军家属在部队营区内犯罪的;
  2. 军人在办理退役手续后犯罪的;
  3. 现役军人入伍前犯罪的(需与服役期内犯罪一并审判的除外);
  4. 退役军人在服役期内犯罪的(犯军人违反职责罪的除外)。

刑事案件的犯罪地和被告人居住地的管辖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单位犯罪的,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单位被告人所在地或注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单位被告人所在地或注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

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的审查

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在收到起诉书后,由立案庭审查以下内容:

  1. 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
  2. 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身份、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犯罪事实、危害后果和罪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等是否明确;
  3. 起诉书中是否载明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羁押地点、是否在案以及有无扣押、冻结在案的被告人的财物及存放地点;是否列明被害人的姓名、住址、通讯处;为保护被害人而不宜列明的,应当单独移送被害人名单;
  4. 是否附有起诉前收集的证据的目录;
  5. 是否有附有能够证明指控犯罪行为性质、情节等内容的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
  6. 是否附有起诉前提供了证言的证人名单;
  7. 证人名单应当分别列明出庭作证和拟不出庭作证的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和通讯处;
  8. 已委托辩护人、代理人的,是否附有辩护人、代理人的姓名、性别、通讯处明确的名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否附有相关证据材料;
  9. 侦查、起诉程序的各种法律手续和诉讼文书复印件是否完备;
  10. 有无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二)至(六)项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其中,主要证据包括起诉书涉及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证据种类中的主要证据,同种类多个证据中被确定为主要证据的,如果某一种类证据中只有一个证据,该证据即为主要证据,以及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自首、立功、累犯、中止、未遂、防卫过当等证据。

人民法院对刑事自诉案件的受理

人民法院对刑事自诉案件的受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本规范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案件;
  2. 属于本院管辖的;
  3. 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还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

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和被告人的管辖

刑事自诉案件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如果被告人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也可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几个法院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

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的,由犯罪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是外国人的,应当提供本人国籍的证明。

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者双方是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单位的,由犯罪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港、澳、台同胞告诉的,应当出示港、澳、台居民身份证、回乡证或其他能够证明本人身份的证明。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的审理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进行审理前,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 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决定退回人民检察院;
  2. 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需要补送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
  3. 对于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宣告被告人无罪,人民检察院依据新的事实、证据材料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4. 对在判决宣判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人民检察院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5. 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二)至(六)项规定的情形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或决定不予受理;
  6. 对于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自诉案件的起诉状和审理

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自诉人书写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盖章。

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应当包括自诉人、被告人、代为告诉的近亲属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具体的诉讼请求;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及具状时间。

自诉案件的撤诉和驳回起诉

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1. 不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
  2. 证据不充分的;
  3.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4. 被告人死亡的;
  5. 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6. 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7. 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自诉案件的要素

证据的提供

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应提供证人的姓名、住址以及其他证据的名称、件数和来源等。

自诉状的提供

如果被告人有两人以上,自诉人在提起自诉时应按被告人的人数提供自诉状的副本。

自诉案件的立案程序

立案决定的期限

人民法院应在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次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通知自诉人或代为告诉人。

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的处理

对于已经立案的自诉案件,经审查发现缺乏罪证的,如果自诉人无法提供补充证据,应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如果自诉人在撤回自诉或被驳回起诉后又提出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新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部分告诉的处理

如果自诉人明知有其他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出告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视为自诉人对其他侵害人放弃告诉权利。判决宣告后,自诉人又对其他共同侵害人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如果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提出告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被通知人表示不参加诉讼或不出庭的,视为放弃告诉权利。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又对同一事实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不受本规范限制。

合并审理

如果被告人实施了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分别属于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对自诉案件一并审理。

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证据的调取

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并提供相关证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可以依法调取证据。

开庭审判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自诉案件应当进行开庭审判。如果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审判程序应参照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

调解

人民法院对于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诉。

撤诉和和解的处理

对于自诉人的撤诉要求,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经审查认为自诉人被强迫、威吓等,不是出于自愿的,应当不予准许。对于已经审理的自诉案件,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记录在案。

调解书的制作和效力

调解应当在自愿、合法,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刑事自诉案件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

撤诉和和解的解除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案件,如果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应当立即解除。

缺席审判的处理

如果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

不适用调解的案件

对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处理

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被告人下落不明,应当中止审理。被告人归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判决的依据

审理自诉案件时,应当参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作出判决。对于依法宣判无罪的案件,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当依法进行调解或者一并作出判决。

反诉案件的处理

在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中,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自诉人;2) 反诉的内容必须与本案有关的行为;3) 反诉的案件必须符合本节第(一)条和第1、2项的规定。反诉案件适用自诉案件的规定,并应当与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原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

第一审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程序

被害人的权利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以及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放弃诉讼权利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简易程序期限
  2. 如何区别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
  3. 死刑复核程序是怎么样的
  4. 法院鉴定是中止审理吗
  5.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相关内容分析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醉驾检察院不起诉醉驾案成立吗
  2. 立案决定书给受害人吗
  3. 举报官员不作为该向谁投诉
  4. 补充立案材料通知书
  5. 非正常死亡处置程序
  6. 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多久受理
  7. 刑事侦查期间家属能了解案情吗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