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中的代理是指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法律知识

公诉案件中的代理是指什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31

 
120649
刑事诉讼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

公诉案件中的代理及其职责

代理的定义与委托

在公诉案件中,代理是指诉讼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法定代理人或者被害人近亲属的委托,并在法律赋予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范围内,代表委托人参与诉讼,以维护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具有诉讼参与人的地位。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享有以下诉讼权利:

1. 向被告人发问:被害人有权在法庭上向被告人提问,以了解案件事实和维护自身权益。

2. 向证人质证:被害人有权在法庭上对证人进行质证,以揭示真相和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

3. 发言并参加辩论:在法庭调查结束后,被害人有权在庭审中发表意见,并参与辩论,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4.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若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获得赔偿。

5. 对免于起诉决定提起申诉:被害人有权对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于起诉的案件提出申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6. 对已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被害人有权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以寻求司法救济。

代理人的职责

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即以代理人的身份帮助被害人行使法律赋予的上述各项权利,以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代理人的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1. 协助被害人行使诉讼权利:代理人应协助被害人在庭审中向被告人发问、向证人质证,并在庭审后发表意见和参与辩论,确保被害人的声音得到充分表达。

2.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有责任帮助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维护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

3. 提出申诉:代理人应代表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于起诉的案件提出申诉,以及对已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以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诉讼代理人的协助,被害人能够更好地行使其诉讼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身份情况
  2. 不诉案件受害人是否可申请国家赔偿
  3. 刑事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4. 公诉案件如何计算期间
  5. 公诉案件请律师有用吗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醉驾检察院不起诉醉驾案成立吗
  2. 立案决定书给受害人吗
  3. 举报官员不作为该向谁投诉
  4. 补充立案材料通知书
  5. 非正常死亡处置程序
  6. 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多久受理
  7. 刑事侦查期间家属能了解案情吗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