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公诉的条件和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法律知识

检察机关公诉的条件和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9-04

 
120586
检察机关公诉的条件和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提起公诉的程序条件

1. 管辖权和被告人的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和诉讼的实际需要,提起公诉必须满足两个程序条件。首先,检察院必须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具有管辖权。其次,被告人必须在案。

2. 实体条件

提起公诉的实体条件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必须已经查清,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其次,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是指检察机关对以下事实已经查证属实:

1. 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合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

2. 确定被告人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不是不负刑事责任或可以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况,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

3. 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性质的犯罪。

4. 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或可以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1. 属于单一罪行的案件,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已经查清,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无法查清。

2. 属于数个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符合起诉条件,其他罪行无法查清。

3. 无法查清作案工具、赃物的去向,但有其他证据足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

4. 言词证据中主要情节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

证据确实、充分是指指控的犯罪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且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足以排除非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

提起公诉的政策条件

提起公诉的政策条件是实现公诉个别化的要求。当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可以起诉也可以不起诉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被害人态度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贯彻国家的刑事政策。如果认为提起公诉更符合公共利益,就应当提起公诉;反之,应当不起诉。

提起公诉的程序

1. 作出提起公诉的决定

案件审查完毕,需要提起公诉的,应当由检察长决定或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在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情况下,主诉检察官对其办理的部分案件可以决定提起公诉。

2. 制作起诉书

人民检察院作出起诉决定后,应当制作起诉书。起诉书必须加盖检察院的公章,并附上有关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

3. 移送起诉书和其他证据材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如果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要求补充证据材料,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移送。

延伸阅读
  1. 公诉案件的定义和特点
  2.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3. 审判证据不足时的程序
  4. 公安机关的管辖权确定方法
  5. 取保候审的人是否需要开庭审理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逃犯的处理程序及相关法律术语
  2. 刑事诉讼中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效力
  3.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
  4. 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律师委托事项
  5. 公诉意见书:故意伤害罪
  6. 刑事犯罪立案条件
  7. 贪污案件属于监察委还是检察院管辖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