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公诉不服怎么办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22
刑事公诉案件在我们身边发生过很多次,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国家的案件起诉一般分为自诉或者是公诉,这两者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为刑事公诉案件的起诉主体一般是人民检察院,不是自然人的起诉。那么刑事公诉不服怎么办?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刑事公诉不服的解决途径
被害人的上诉权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然而,对于一审判决,由检察机关负责起诉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并没有上诉权。这是因为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被害人的利益,也侵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国家的专门控诉机关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和被害人共同指控犯罪。被害人在诉讼中与检察机关同属控诉一方。虽然被害人不负责起诉,但为了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5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5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因此,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代理人,对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不服,有权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上诉,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上诉需要提交上诉状,如书写上诉状有困难,可以口头提出上诉。
刑事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刑事和解程序适用于两类案件:1. 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这包括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以及由口角、泄愤等偶发性矛盾引发的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指的是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2. 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然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则不能适用刑事和解程序。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是指在犯可和解之罪之前的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无论该故意犯罪是否已判决。如果在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大,无论后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不能适用刑事和解程序。达成和解协议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真诚悔罪;其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最后,被害人必须自愿和解。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刑事和解的前提是被告人真诚悔罪。如果被告人不能真诚悔罪,即使本人或近亲属愿意对被害人赔偿并获得被害人谅解,也不能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对被告人从宽处罚会变相成为“花钱买刑”。在办理相关刑事案件过程中,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查被告人是否真诚悔罪。
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的流程
1. 内容:案卷材料和全部证据。
2. 方式:程序性审查。
3. 处理:
- 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应当退回检察院,并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自诉。
- 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退回检察院。
- 法院裁定准许撤诉的案件,检察院没有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退回检察院。
- 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案卷材料、证据: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 宣告被告人无罪,检察院根据新的事实、证据材料重新起诉的:应当依法受理(经法庭审理,在依法作出判决时,对前案作出的判决不予撤销)。
- 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依法受理。
- 根据刑诉法第15条第2至6项的情况: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或退回检察院。
- 如果法院认为检察院起诉移送的材料不符合规定条件,需要补充材料的:应当通知检察院在3日内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