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4 更新时间:2023-10-03
根据刑事申诉的性质,应将其赋予诉讼法律性质,确保申诉审查与再审审理成为相互连接的再审程序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在收到刑事申诉状后,对申诉是否具备申诉理由进行审查。
在第二阶段,如果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在审查申诉后认为原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章的规定,可以提起再审或抗诉,并进行再审审理。为了建设完备的申诉法制,立法者应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刑事申诉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包括以下环节的处理刑事申诉的诉讼程序。
刑事申诉的立案是指司法机关接受申诉权人申诉的法定诉讼形式。根据《暂行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诉后应登记并认真审阅。对于属于本院管辖的申诉,应采取文书形式立案。申诉立案的条件不应过于苛求,只要初步确认申诉人具备申诉主体资格,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一定理由,管辖法院即应立案审查。
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在接受申诉后应进行全面审查,不受申诉人提出的申诉理由的限制。审查内容包括:
原终审人民法院对刑事申诉进行审查后,如果认为原判决、裁定正确,可以说服、教育申诉人,使其服判息诉。对于坚持无理申诉的,可以用书面通知驳回,并告知申诉人不能再行申诉。如果审查后发现原判确有错误需要重新审判的,应按审判监督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
根据刑事案件申诉流程的第三条,法院在对刑事申诉进行审查后,如果认为原判决、裁定正确,可以用书面通知驳回。审查后,如果发现原判确有错误需要重新审判的,应按审判监督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
其中,不予受理是指在当事人起诉之后,人民法院在立案受理前的审查阶段作出的不满足法定条件的裁决。而受理则是指人民法院接受原告起诉,立案受理的诉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