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12
根据不执行罪的立案标准,当具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应被认定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
在人民法院发出执行通知后,对已被依法查封、扣押或已被清点并责令保管的财产进行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或者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对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进行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抗拒执行,导致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围困、扣押、殴打执行人员,导致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造成严重后果。
其他妨害或抗拒执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首先,妨害公务罪的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而不执行罪的对象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其次,妨害公务罪必须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而不执行罪并不要求使用这种方法。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时,往往会对司法工作人员实施暴力阻碍执行,这既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又具有妨害公务的特征。因此,对于使用暴力阻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更适合定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当事人以暴力阻止司法工作人员执行判决、裁定时,其暴力程度应限于造成轻伤害。如果在抗拒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行为人将执行人员或协助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甚至杀害,则应根据牵连犯的原则,将其从一重罪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处理。
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具有提出申诉的权利。在提出申诉时,有些当事人可能会对执行机关的人员产生冲突,只要他未抗拒执行判决、裁定,就不能被定为不执行罪。如果是因为原判决不当或当事人客观上确有困难,导致判决无法执行,不能对当事人定罪,而应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对原判决进行适当改变。如果是由于执行人员工作错误,如执行手续不完备、态度粗暴等,导致当事人抵制执行判决、裁定,也不宜对当事人定罪。应在纠正执行人员工作错误的基础上重新执行判决、裁定,对于行为人只是消极地不执行判决、裁定或抗拒执行情节轻微的,也不应视为犯罪处理,而应先进行教育,并在必要时进行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