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8-08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秘密审讯只能由公安局、安全局和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进行。在进行审讯时,侦查人员的人数必须不少于两人。在犯罪现场或指定地点进行审讯前,侦查人员必须先出示证件。
对于被送交看守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在对其进行审讯时,必须在看守所内进行。对于不需要逮捕或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住处进行审讯。传唤或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且不得以连续传唤或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传唤或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对于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或逮捕措施的情况,传唤或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同样,不得以连续传唤或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在传唤或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必须确保其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应首先询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并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然后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问题,但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在审讯之前,警察应先向被讯问人发出米兰达警告,包括:1.被讯问人有权保持沉默,其对警察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不利证据在法庭上使用。2.被讯问人有权在接受警察询问之前委托律师陪同全程。3.如果被讯问人无法支付律师费,只要愿意,在所有询问之前将免费提供一名律师。4.被讯问人可以随时终止谈话,如果希望与律师交谈,可以停止回答问题,并让律师一直陪同询问的全过程。这一规则被称为米兰达警告。
在中国,警方习惯向被讯问人发出另一种警告:被讯问人必须全面交代其罪行。这种警告与国际上公认的诉讼原则相悖。警方没有审判权,凭什么认定被讯问人有罪?收集犯罪证据是警方的职责,为何要求公民自己证明自己有罪?在修订《刑事诉讼法》时,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是否明确规定引发了争议。最终通过的修正案既没有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沉默权,也没有禁止其行使沉默权。警方应告知犯罪嫌疑人坦白从宽,但不能要求抗拒从严。同时,对刑讯逼供的申诉控告程序和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进行了完善。
侦查人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对审讯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或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审讯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录音或录像应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尽管并非所有审讯过程都要求录音录像,但在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中,规定了举证责任反制原则,即被讯问人提出曾受到刑讯逼供后,警方必须提供证据证明没有刑讯逼供,这促使了警方在审讯时主动进行录音录像。
在审讯聋哑的犯罪嫌疑人时,应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与,并在笔录中明确记录这种情况。在审讯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人时,应配备翻译人员。对未成年人的审讯,应通知其家长或法定代理人到场。
讯问笔录应交由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无阅读能力的人,应向其宣读。如果记录有遗漏或错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
犯罪嫌疑人在确认讯问笔录无误后,应签名或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在笔录上签名。如果犯罪嫌疑人要求自行书写供述,应予准许。必要时,侦查人员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亲自书写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