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证据如何界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刑事证据种类法律知识

瑕疵证据如何界定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5-01-16

 
119826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审理案件的时候都需要用到证据,证据是十分重要的,他能够决定整个案件的判断,那么如果该证据属于瑕疵证据应该如何界定?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瑕疵证据的界定及其必备条件

一、瑕疵证据的界定

根据《辞海》的解释,瑕指玉上的赤色斑点,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或人的过失;疵一般指小毛病,比喻人的缺点和过失。瑕疵二字合在一起,指的是过失或微小的缺点。在证据方面,瑕疵证据指的是用于指控犯罪的证据因不合于证据法规定而存在一定缺陷,也可称之为一种“问题”证据。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作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证明案件情况的客观事实,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属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广义的瑕疵证据是指事实本身在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方面中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瑕疵缺陷,即证据在内容、表现形式或收集程序等方面存在缺陷或违法情形。狭义的瑕疵证据是指具备了客观性和关联性,但在合法性要件方面存在瑕疵的证据。具体而言,狭义的瑕疵证据指的是在收集和提供的程序或方式上不合法的证据,或者由不合法的主体收集和提供的证据。本文所讨论的仅限于狭义上的瑕疵证据,即指相关司法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或使用其他违法的方法收集、提供的含有违法特征和残缺因素的证据。

二、认定瑕疵证据的必备条件

瑕疵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类别,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留下各种痕迹,或者在进行犯罪活动时为周围人所目睹、感知。这些因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产生的痕迹以及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司法工作人员通过认真收集和掌握这些犯罪后遗留下来的痕迹、物品和印象,查明案件事实并证实犯罪的发生。因此,一切主观想象、怀疑推测、道听途说等不具备客观真实性的东西,都不属于瑕疵证据的范畴。瑕疵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着实质性联系,并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的客观事实。瑕疵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在案件发生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瑕疵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有的是同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条件联系。无论是何种联系,都不能脱离案件事实。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案件范围
  2. 强奸罪立案阶段是否可以取保候审
  3.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
  4. 处理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方法
  5. 刑事诉讼法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

刑事证据热门知识

  1. 死刑复核程序中是否需要高级人民法院换押的问题
  2.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3. 审查起诉阶段是否允许阅卷
  4. 逮捕的认定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条件
  5. 公安是否能够认定伪造证据
  6. 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公诉程序的提起
  7. 共同犯罪主犯是否必须逮捕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