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6-30
股东抽逃出资行为在财务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在公司的财务记账凭证上,借方以“银行存款”记载,而贷方以“其它应收款”或“现金”记载出资的“移转”。这种抽逃出资的行为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公司在“资产”项下长期挂账的“其它应收款”或“现金”,虽然账面上达到了资产平衡,但股东与公司并未发生实际的业务往来。
在公司财务记账凭证上,借方以“银行存款”记载,贷方则以“长期投资”反映股东出资的“移转”。这种记账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公司对外“长期投资”的形式将出资转到股东所有或控制的公司中,从而实现出资的抽逃。要判断这种“长期投资”是否真实,首先要核实被投资公司是否开具了出资证明或股权证明,其次要确认公司作为被投资公司的股东或债权人是否真正享有了投资权益。
在公司财务上不记账,即公司的“银行存款”或“实收资本”科目账面上的注册资金并未减少,而实际资金已被划转给股东。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项下“流动资产”科目中的“银行存款”只是一个虚假的数字。只有通过核对银行对账单才能发现公司资金的实际减少。这种行为实质上是股东对公司资产的“偷窃”。根据公司法,股东出资后,出资已成为公司的独立财产,股东只是持有公司的股权而享有股东利益,资本由公司享有所有权。
对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关键在于股东在出资资金或资产与公司之间发生“移转”时,是否向公司支付了公正合理的对价,即是否向公司支付了等值的资产或权益。要判断是否支付了公正合理的对价,主要依据是公司的财务资料,如资产负债表、资产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记账凭证、长期投资账册和银行对账单等。在具体的案件调查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公司股东是否存在抽逃出资行为:
确认公司注册资本减少是认定股东抽逃出资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确认公司资本减少的事实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查阅公司资产负债表,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收款”和“长期投资”项目的期末数有大量资金记录,可以证明公司资金减少的事实;二是通过审计来确认公司资金减少的事实,审计应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并出具书面审计报告。
查明公司注册资本减少的事实是认定股东抽逃出资的必要条件,还需要查明所减少的资金去向及原因。公司资金可能流向货款或外部投资。要查证货款的真实性,可以查验公司财务报表、合同、发票、汇款单据等,并要求盘点库存商品。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查验投资协议、汇款单据、被投资公司的注册情况和投资收益情况等来确认。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对其他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公司章程规定的限额。
对于股东抽逃出资行为,存在以下责任:
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责任在于返还出资本息,并要求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协助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不能清偿公司债务的部分,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责任在于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并要求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协助承担连带责任。此项责任只能要求一次。
如果第三人代垫资金协助发起人设立公司,并明确约定在公司验资后或成立后将该发起人的出资抽回以偿还第三人,但发起人未能补足出资,相关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连带承担发起人因抽回出资而产生的相应责任。
如果股东只抽逃了部分出资,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进行合理限制。如果股东抽逃了全部出资,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返还出资,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