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08
(一) 主体要件的证据要求
受贿罪的主体要件包括受贿人的身份和受贿行为的经济性质。证明受贿人身份的证据主要包括任命书、委托书、合同、档案证明和证人证言等。在办案过程中,有的同志过于关注被告人的供述,而忽视了对任命书、合同、档案证明的复制以及知情证人证言的收集。对于证明受贿人所在单位经济性质的证据也容易被忽视。这种情况可能给被告人提供了退路和可乘之机,导致案件失败。证明受贿人职务方面的证据,如任命、合同、委托书,相对容易取得。但有些职务是临时指派的,这就需要在证人证言上下功夫,注意收集这一临时任命的研究记录,以及任命人的证言宣布场所和宣布内容的证人证言。关于证明经济组织性质的证据,不能仅凭一枚公章或某一文件来确定,要注意工商登记、资金来源、管理形式、承包协议、财产归属等方面的证书、证人证言,并进行综合判断。还要收集行贿人对受贿人职务和企业性质的认识情况的证据。
(二) 利用职务之变的证据要求
1、受贿人所在职务的权利范围。包括受贿人在单位内主管或分管的事项,以及在经济交往、行政管理、司法活动等工作中的权限,被授委托的范围,职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程序等。还应收集其职务活动的合法性的证据。
2、收集证明受贿行为与职务有内在联系的证据。这方面的证据主要是证人证言,收集的角度是被告人受贿行为的背景。既要重视对纵向联系方面的证据收集,又不能忽视横向联系方面的证据收集。不能只看到这一职务本身的权限以及所属下级的影响,而忽视在有些案件中的横向制约也可能使受贿行为与职务具有内在的联系。
(三) 受贿行为的证据要求
受贿行为包括犯罪行为产生的时间、地点、手段、金额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支付与取得是整个过程最重要的环节。
一是收集贿赂手段的证据。对于收受贿赂的要以谋取利益为条件。对于索取的贿赂,受贿人具有主动性,要重点收集双方供证、证人证言、有关书证,并注意收集每一个细节。只有对整个过程的行为、诡计、对话,甚至身体部位如眼神、手式的微细收集,才能正确判断。满足于粗线条的讯问、询问是达不到要求的。有时贿赂手段以“回扣”、“奖金”等方式出现,这就要查明回扣是否交工,是否国家允许或行业允许,主要是通过讯问被告或收集有关证人证言来达到要求。
二是收集时间、地点、环境等细节方面的证据。包括交接场所的具体描述,当时气氛的具体描述。只有供证一致,才可以认定。要注意特殊情节一致性方面证据的收集。
(四) 赂物的证据收集
贿赂犯罪必须以贿赂物的存在或许诺为前提,贿赂物是重要的物证。在收集贿赂物的证据时,一要收集有关贿赂物来源方面的证据,注意利用帐目、发票、凭证、白条等书证作为佐证。还要注意对被告人掩盖事实的虚假书证的鉴定。对于金钱行贿要查明前是家中原有、银行提取或借来的,注意时间的吻合。对行贿物品要查明何时购买、从何处购买、发票号等。对于以不记名存折、记名存折行贿的,要查明支取情况,查明原始单据并进行鉴定。二是要收集贿赂物品的数量、特征、性能等方面的证据。通过对金钱面值、数字及物品外形、规格、颜色等外部特征和内在性能的考察,确定是否为贿赂物。三要收集与犯罪事实有关的证据,如挥霍金钱的去向、物品损坏情况、贿赂财物转移情况、因贿赂造成的损失等。
受贿案件的证据收集存在一些难点,主要包括言词证据的一对一关系和书证及言词证据难以堵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对行贿方不可过早从轻处理。在一些案件中,对行贿方免责后,受贿方往往会活动行贿方翻供。因此,对行贿方的处理不宜先于受贿方,以给予其一定的压力。同时,应克服对收回方从严、对行贿方从宽的错误认识,对行贿方的从宽处理应以主动坦白罪行、不翻供为前提。
2、对行贿人采取强制措施要慎重,掌握火候。当前,将逮捕、拘留作为突破口供的措施并不可取。与其单位的被告人交待后,不宜立即放人,以免失去严肃性,给后续调查造成困难,还可能导致其翻供、串供、串证。因此,逮捕后一般不要轻易变更。
3、注意证据保全制度的建立。受贿案件存在翻供和翻证的特点,必须在证据保全上下功夫。一方面,对重要情节、系统口供要进行录音录像,以防被告人找到翻供的借口。另一方面,对重要证人的证言要进行录音录像,必要时还要对在案的重要证人采取保护措施。这样既能杜绝“说客”串证,又能防止威逼证人改变证言。
4、注意收集外围材料。在办案中,往往只注重对口供、证言的收集,而忽视了被告人亲属、好友的材料收集。这些人可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往往是被告人的“挡箭牌”和退路所在。通过取得这些人的材料,可以堵住被告人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