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26
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并不意味着一定构成犯罪。如果经过侦查证明不构成犯罪,或者经过法院判决罪名不成立,都有可能将犯罪嫌疑人无罪释放。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罪释放可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进行讯问时,如果发现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决定逮捕的人进行讯问时,如果发现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公安机关对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进行讯问时,同样适用此情况。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者免予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如果认定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如果认定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则作出无罪判决,并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上述无罪释放与以下情况的释放在法律性质上是不同的:
人民法院根据免予刑事处分的判决,对在押被告人予以释放。
人民检察院根据免予起诉的决定,对在押被告人予以释放。
司法机关根据情况将在押被告人改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并对其予以释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于第一审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后应当根据以下情形作出判决或裁定:
如果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依据法律认定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如果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
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如果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以证据不足和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为由,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如果案件部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对于事实不清和证据不足的部分,不予认定。
如果被告人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且不是必须追诉,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如果被告人已经死亡,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能够确认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