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11-0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收到监外执行意见书后,需要对该意见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并在其中详细写明罪犯的基本情况、判决确定的罪名和刑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原因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如果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在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时,人民法院需要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并在其中详细写明罪犯的基本情况、判决确定的罪名和刑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原因、依据等。此外,人民法院还需要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办理交接手续,并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抄送罪犯居住地的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不当,并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书面意见,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对该决定重新核查,并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
在罪犯进行监外执行期间,应当将该期间计算在刑期以内。然而,根据《暂予监外执行规定》的相关规定,监外执行时间一般可以抵用刑期,但在以下特殊情况下,监外执行时间不能抵用刑期。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将其交付一定机关,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办法。然而,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刑缓期2年执行尚未减刑的罪犯,一律不准监外执行。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上述特殊情况,执行机关应当提出书面意见,并报请主管的司法机关审查批准。在罪犯进行监外执行期间,应当将该期间计算在刑期以内。当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后,如果刑期未满,罪犯仍应被收监执行;如果刑期届满,则应及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