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28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它们在行为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盗窃罪可以由一般主体实施,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即特殊主体。
盗窃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而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经手、管理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而非工作上的便利。
盗窃罪的非法占有对象可以是任何公私财物,而职务侵占罪的非法占有对象只限于本单位的财物,并且是本人经手、管理的财物。
行为人只要根据一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常识,推知该物为他人所有或占有即可。无需行为人明确、具体地预见或认识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是谁。例如,放在宿舍外的自行车、暂时无人看管的鸭子、客车行李架上的行李等。如果行为人过失地将他人的财物误认为是自己的财物并取走,在发现之后予以返还,由于缺少故意和非法占有的意图,不构成盗窃罪。
例如,进入银行偷保险柜,就意图盗窃数额巨大或特别巨大的财物;进入博物馆就意图偷文物。这种犯意表明了盗窃犯意图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大小,也表明了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盗窃未遂,情节严重的,如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对于非法窃取并占为己有的财物,随后又将其毁弃、赠予他人或者又被他人非法占有的,这只是案犯对财物的处理问题,不能改变其非法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性质,也不影响盗窃罪的成立。如果对某种财物未经物主同意,暂时挪用或借用,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并打算用后归还,这并不构成盗窃罪。如果构成其他犯罪,可以将这一情况作为情节考虑。例如,一些偷汽车的案件就属于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