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转包合同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09-25
近年来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时有发生。那么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转包合同纠纷应该如何处理?法律规定在土地承包合同中,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
根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性和法律规定,农户可以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进行流转。如果采取转让方式进行流转,需要经过发包方的同意;如果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其他方式进行流转,需要经过发包方备案。根据债权理论,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将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时,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从所有权和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这个规定有利于发包方行使自己作为土地的管理人所应享有的权利,有利于发包方审查承包方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后的现实生存能力,防止承包方和第三人在转让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强迫或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如果当事人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协议,流转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进行调解,或者返还土地并给予补偿,或者签订协议备案,由被转让方继续耕种。如果当事人之间签订了书面协议,并经过发包方同意,一般认定流转合同有效。这主要是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表示,合同法第88条作出了明确规定。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承包人在承包期内自身条件发生变化,例如没有能力耕种土地或已经进城务工不再以种地为生。在这种情况下,应允许承包人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流转的期限由双方当事人在承包期限内约定,并签订书面协议。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问题
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除了依法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四荒"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司法解释第15条规定,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应当认定为无效。然而,我们认为司法解释所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指的是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抵押的。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只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可以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可以进行抵押。因此,只有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四荒"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进行抵押。在具体案件中,由于农村居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缺乏理解,他们常常以将土地上的农作物作为"抵押"来实现债权,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将其视为一般债权进行处理,只要双方是平等自愿的。
常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处理方法
一、解决发包方和承包方主体问题
1、发包方的主体:发包方的主体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在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土地的情况下,发包方的主体只能是村民小组,而不是村委会。因为村民小组发包土地是基于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事实和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代表村民小组集体进行的。2、承包方的主体:根据司法解释第3条的规定,承包方可以是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农户,以及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单位或个人。在家庭承包方式中,如果承包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转让,承包方的主体也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农户或个人。在处理农户的主体问题时,我们应该强调农户是由一定数量的家庭成员构成,不是单指户主一人。因此,在家庭承包方式中,农户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接受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正确的表述方式是在农户代表人姓名后加上"承包经营户"作为当事人的称谓,并另行标注农户代表人的姓名、性别等自然情况。家庭承包方式旨在保护每一个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让他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而其他方式承包体现的是效率原则和主体多元化,旨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司法解释第20条在规定一地数包纠纷处理原则时,优先保护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未经法律登记的情况,根据债权平等原则,只能确定生效较早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为了保护土地利用,司法解释第23条第3项规定,已经依法占有并实际承包经营的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在争议发生后一方强行占有的,不得作为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据。此外,司法解释第20条仅强调了"依法登记",并未规定要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这意味着只要在登记机关登记即可满足物权法上的公示要件。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
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与债权具有不同性质的物权。《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承包期内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时,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发包方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如果发包方违反合同或法律规定,不仅要承担违约责任,还可能要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侵害时,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行使物上请求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使用土地的权利,其权利的实现以占有土地为前提。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他人的侵害,享有物权请求权和占有诉权,以保护自己对承包的土地的完全占有和使用。对于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是通过其他方式承包的,因为当事人是通过达成承包合同来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承包期限,所以一般作为债权进行规范和调整。然而,如果承包方经依法登记取得经营权证书,其也具有物权的效力,该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进行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流转。
三、纠纷的处理方法
根据2009年6月27日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这对于妥善解决此类案件非常有利。司法解释第26条对调解问题进行了规定,因为简单处理此类案件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不利于生产的稳定、农村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调解以合法为原则,但并不是说在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调解。在不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通过否定相关民事行为的效力,并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可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果。在处理纠纷过程中,应坚持调解主导诉讼,充分发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引导作用,利用当地政府、民调组织和老长辈、老党员、老干部的力量参与支持调解,以灵活有效的措施解决此类纠纷。
常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形式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的效力纠纷
这种纠纷主要涉及土地承包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问题。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履行纠纷和侵权纠纷
这种纠纷涉及发包方违法收回已经发包给农户的承包地、利用职权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不经承包人同意收回承包地或强迫原承包人放弃承包地搞土地流转等问题。
三、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
这种纠纷通常发生在乡镇以及县级郊区的城乡交接地带,涉及城市开发、城镇化、工业化与农户土地上利益的保护之间的冲突。土地征用以及补偿和善后处理往往涉及多名承包户。
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的民事诉讼
这种纠纷需要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因为涉及到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问题。
五、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提起的民事诉讼
这种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而属于村民自治范畴。土地补偿费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经由国家征收行为而归于消灭的补偿,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民主程序讨论决定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