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2-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电信诈骗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后,如果员工不构成犯罪或情节较轻微,检察机关可以不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案件应当撤销、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
犯罪分子冒充各大银行、移动、联通、电信等具有积分功能的企业,通过发送积分兑换短信、微信等方式,要求事主下载客户端或点击链接,获取事主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密码等,以此在网上进行消费或转移事主银行卡内的金额。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民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以订单异常等理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的购物网站或银行网站进行操作,获取事主的银行卡号码和密码,并索要验证码后,将事主卡内资金划走或进行消费。另外,犯罪分子还会通过假冒客服电话进行操作,诱导事主上当受骗。
犯罪分子在求职信息、招聘信息类网站、论坛、微博、相关通讯群组上发布利用网络进行兼职工作的信息,要求事主在指定的违法购物网站购买虚拟物品,如手机充值卡、游戏点卡、购物卡等,以刷单返利为诱惑,骗取事主支付购买,并以低价转卖所购买的虚拟物品。
犯罪分子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的名义,利用旅客着急出行的心理,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要求事主向涉案银行卡转账,或索要事主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实施诈骗。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能够准确掌握事主的详细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增加了案件的迷惑性。
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事主的虚拟通讯工具、邮箱账号等信息后,以冒充事主的老板、家人或朋友的名义,声称发生紧急情况需要资金援助,通过网络骗取事主进行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