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员工到检察院可以不起诉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法律知识

电信诈骗员工到检察院可以不起诉吗

点击数:53 更新时间:2023-12-25

 
114192

电信诈骗员工到检察院可以不起诉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电信诈骗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后,如果员工不构成犯罪或情节较轻微,检察机关可以不起诉。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案件应当撤销、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

  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
  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3.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
  4.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6.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网络诈骗的方式

1、积分兑换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各大银行、移动、联通、电信等具有积分功能的企业,通过发送积分兑换短信、微信等方式,要求事主下载客户端或点击链接,获取事主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密码等,以此在网上进行消费或转移事主银行卡内的金额。

2、冒充客服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民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以订单异常等理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的购物网站或银行网站进行操作,获取事主的银行卡号码和密码,并索要验证码后,将事主卡内资金划走或进行消费。另外,犯罪分子还会通过假冒客服电话进行操作,诱导事主上当受骗。

3、网络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在求职信息、招聘信息类网站、论坛、微博、相关通讯群组上发布利用网络进行兼职工作的信息,要求事主在指定的违法购物网站购买虚拟物品,如手机充值卡、游戏点卡、购物卡等,以刷单返利为诱惑,骗取事主支付购买,并以低价转卖所购买的虚拟物品。

4、机票退改签诈骗

犯罪分子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的名义,利用旅客着急出行的心理,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要求事主向涉案银行卡转账,或索要事主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实施诈骗。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能够准确掌握事主的详细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增加了案件的迷惑性。

5、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事主的虚拟通讯工具、邮箱账号等信息后,以冒充事主的老板、家人或朋友的名义,声称发生紧急情况需要资金援助,通过网络骗取事主进行转账。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法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
  2. 行贿人缺乏证据,检察院是否会追究其责任?
  3. 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可以到检察院抗诉吗
  4. 附条件不起诉的复议申请人范围
  5. 公务员受贿罪公职能保吗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打架斗殴的严重后果及相应法律处罚
  2. 不起诉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3. 不起诉和免予刑事处罚的区别
  4. 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标准
  5.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6.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7. 刑事处罚与不起诉决定书的区别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