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23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1984年至1998年期间开始第一轮承包,并直接延长了30年至2028年。根据国家政策,土地承包关系将继续延长至2057年12月31日。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考虑了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的农业承包经营政策等因素。过短的期限不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和农业发展,而过长的期限则不利于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当调整和相关利益的协调。因此,将耕地承包期限规定为30年既符合法律规定,也符合农村实际,是相对合理的。
需要明确的是,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指的是土地承包权的延长,而不是经营权的延长。它涉及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期限,时间从第二轮承包期结束点开始计算。换句话说,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不会打乱原有的承包关系或随意改变土地的界限。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中,土地的所有者将继续拥有土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延长后,需要注意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时间,并重新领取《土地经营权证书》。
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有很多农村家庭没有获得土地。本次最新提出的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延期三十年不变的措施意味着至少四十年,即在2057年之前,他们将不会获得土地。土地承包“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是国家的政策重点,因此根据实际需要,只能调整个别农户中存在人地矛盾特别突出的情况,而不能对所有农户进行全面调整。小范围的调整需要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一以上成员的同意,并经过政府审批。尽管政策规定非常严格,但对于无地农民来说并不公平。政府应主动采取多种措施为无地农民创造条件:如果村里有可供分配的闲置土地,应全面调查并分配给没有土地的农民;对于已经进城并失去承包地资格的土地,要坚决收回并分配给无地农民;国家应加大开发整理力度,将开发复垦的土地交给无地农民。只有让所有农民都有土地可耕种,才能真正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