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政策规定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7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开始之后,中央政府对此作出了哪些有关的政策规定呢?这些对于广大农村人来说是比较有用的,毕竟土地关系着农村人的生产生活。下面就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
根据政策规定,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长30年,但对于营造林地和“四荒”地治理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限可以更长。这里所指的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长30年是指家庭土地承包的期限。这一政策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保持稳定。根据政策规定,原有的承包地不得重新发包,更不能随意打破原生产队所有权的界限,而是应在全村范围内平均承包。对于已经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地方,如果承包期不足30年,则应将其延长至30年。
“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
在土地承包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是稳定。为了做好“小调整”的工作,有必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1. “小调整”仅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农户,而不是对所有农户普遍进行调整;2. 不允许利用“小调整”提高承包费,增加农民负担;3. “小调整”的方案必须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批;4. 严禁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全村范围内规定几年重新调整一次承包地。同时,要认真整顿“两田制”。
“两田制”的限制
中央不提倡实行“两田制”。对于没有实行“两田制”的地方,不应再推行该制度。而对于已经实行的“口粮田”和“责任田”,承包权必须归属于农户,并明确承包期限为30年不变。此外,对于目前仍保留有机动地的地方,必须严格控制机动地的面积,限制在耕地总面积的5%以内。
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操作
在土地承包期限满后,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工作应该通过发包方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每到期一批,就续签一批,将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长30年。对于原有的土地承包办法基本合理且受到群众基本满意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原承包办法的不变,直接延长承包期限。同时,提倡在承包期限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此外,还应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经发包方同意,允许在承包期限内依法对承包土地进行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操作,但严禁将耕地转为非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