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3-11-27
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对于侦破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他们的心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情况。
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常常表现出本能避险心理。他们试图避免陷入危险境地,不承认犯罪事实,采取各种手段来逃避责任。
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常常感到内心不安,害怕被发现和受到法律的惩处。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掩饰和隐瞒犯罪行为,以避免受到严厉的惩罚。
职务犯罪嫌疑人往往具有一定的职务和社会经验,他们熟悉政策和法律知识,并且在犯罪手段上比较狡猾和隐蔽。他们常常希望通过侥幸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有些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拒不认罪,坚决对抗,对自己将要受到的刑法处罚抱有抗拒的态度。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试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职务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活动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包括经济、思想和体制等方面。
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常常建立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甚至收买领导干部充当保护伞。这些关系网在他们的反侦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侦查中的问题也是犯罪嫌疑人实施反侦查活动的原因之一。例如,违法取证、取证不全面细致、案件拖延等问题都给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意志薄弱的办案人员被贿赂或受到其他干扰,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人亵渎法律,成为犯罪嫌疑人的帮凶。
有时案件当事人或证人逃匿,物证或书证被销毁,导致关键证据丧失,为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活动提供了机会。
一些办案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办案水平不高,容易被犯罪嫌疑人利用。此外,部分领导干部对职务犯罪案件采取保护态度,也为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活动创造了条件。
针对职务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活动的心理特征和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通过法律政策教育和思想教育,稳定被告人的思想情绪,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认真分析翻供动机,分析翻供的前后关联性,对比分析证言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协调性,以确定翻供的真实性。
充分运用各种侦查手段,获取充分确凿的证据,堵塞翻供的漏洞,加快办案进度。
加大打击力度,选择一些典型案件进行公开从重从严处理,以起到儆效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