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9-10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当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限制出境是指有权机关依法对入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或本国公民采取的阻止其离境的行为。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公共秩序。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的措施有以下原则:
1. 程序的启动:一般情况下,限制出境措施主要在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时采取,但在情况紧急等必要情况下,法院可以依职权采取。
2. 限制出境的对象:不仅包括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理人,还包括对债务履行有一定影响的直接责任人员。
3. 限制出境的解除:在限制出境期间,被执行人履行完全部义务后,执行法院应及时解除限制出境措施。此外,被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或申请执行人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解除限制出境措施。
限制出境措施在民事诉讼中并非诉讼保全(财产保全)措施。有观点认为,从实施目的上分析,限制出境属于行为保全性质,与诉讼中的保全措施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障判决的顺利进行。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6条对限制香港、澳门当事人出境的规定,该司法解释将限制出境作为诉讼保全措施之外的其他强制性措施,未将其归类为诉讼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