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2-21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农田归属于集体所有,因此对农田进行分类管理涉及到公平问题。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状,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农业企业中,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土壤状况和耕地质量等因素进行分类经营和管理,这与国家提出的土地分类管理理念相一致。我国拥有庞大的耕地资源,约18亿亩,为分类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分类管理对于我国来说势在必行,即使部分土地受到污染暂时无法用于粮食生产,也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土壤治理需要巨大的投入。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发展条件,对于严重污染的土壤,并不需要完全清除其中的污染物,只需进行风险控制、安全利用,或者暂时封存,或者种植一些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同时,有限的资源应当用于治理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土地,利用现有技术使优质耕地产出更多作物,发挥更大作用。这符合“能者多劳”的原则,例如东北地区的耕地,我们可以继续提高其质量,生产更多大米。
农田分类管理既体现了从过去重视数量到现在重视质量的转变,又体现了从土壤污染治理到土地生态功能管理的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对于土地分类管理,首先需要对土壤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密布点,以地方为主进行土壤污染普查。毕竟,没有全面了解土壤状况就无法进行分类管理。
土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提供养分、分解还原等。因此,农田土壤的分类不能仅从污染的角度出发,而应进行综合分类,全面考虑土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换句话说,在核算土地生态功能时,不仅要考虑数量概念,还要考虑质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