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的认定与处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单位犯罪法律知识

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的认定与处罚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7-06

 
107900

单位犯罪及其直接责任人的认定与处罚

一、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认定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单位犯罪中对单位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他们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他们对单位犯罪负有直接责任,是追究单位犯罪中领导或决策人员刑事责任的基础。一般来说,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1. 决策者:他们是单位犯罪意图、犯罪计划、犯罪阴谋的创制者,是决定单位犯罪的最高指挥者或策划者。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而是利用领导权指使具体的职能部门及其下属人员去实现犯罪计划。

2. 不可推卸责任的领导或决策人员:他们可能没有参与单位犯罪的决策,但仍然要负领导责任。这类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疏于管理,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不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导致有关部门放任自流,公然进行单位犯罪活动;另一种是对单位的犯罪采取放任态度,即使发现或意识到本单位正在进行犯罪行为,也不制止、过问或追究,使单位犯罪得以完成。

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具体包括哪些人员,学界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包括法定代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单位的一般负责人、单位的部门负责人;有的认为是单位犯罪的决策者;有的认为主要指董事长、厂长、经理等。笔者认为,限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范围太狭窄,不利于打击单位犯罪。因此,我们基本同意包括法定代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单位的一般负责人、单位的部门负责人。

二、对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

现行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应当如何处罚。根据《纪要》的规定,对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根据其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犯罪情节,分别处以相应的刑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个案中不一定是主、从犯关系,有的情况下可以不区分主、从犯,但具体案件可以区分主、从犯,且在同一刑罚档次和量刑幅度内无法做到罪刑相适应的,应当分清主、从犯,依法处罚。

一般情况下,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单位犯罪中处于支配地位,通常是单位犯罪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单位犯罪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行为的危害程度较重。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往往是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授意下具体执行的,所起作用较小,其行为的危害程度较低。因此,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虽然参加了单位犯罪的实施,但是法律对其处罚在程度上应当轻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延伸阅读
  1. 销售假药罪判多久?
  2. 非法销售假药罪量刑是怎样的
  3. 职务犯罪处罚
  4. 销售假药如何定罪量刑
  5. 用人单位未缴纳员工社保如何解决

犯罪热门知识

  1. “多人运动”违法吗
  2.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3. 如何认定涉疫妨害公务犯罪
  4. 团伙作案是几人
  5. 从犯是否构成故意犯罪行为的辩析
  6. 帮助犯未遂是共犯吗
  7. 婚内出轨可以判几年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