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假冒伪劣商品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标准法律知识

常见的假冒伪劣商品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10-08

 
105783
常见的假冒伪劣商品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虚构企业名称的商品、过期、失效、变质的商品、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商品等,详细的内容请阅读下文。。

商品假冒行为的法律定义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行为被认定为商品假冒行为:

1. 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指未经商标注册人授权,在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的标识,以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商品与注册商标权利人的商品相同或相关。

2. 假冒商品的产地、企业名称或代号的商品

指在商品上虚假标明产地、企业名称或代号,以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商品的产地、企业名称或代号与实际情况相同或相关。

3. 虚构企业名称的商品

指在商品上使用虚构的企业名称,以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商品与实际存在的企业相关。

4. 过期、失效、变质的商品

指销售过期、失效或变质的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

5. 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商品

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的商品。

6. 商品名称、质地与标称指标不符

指商品的名称与实际质地不相符合,或商品标注的指标与实际不符合国家标准。

7. 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许可证标志的商品

指在商品上冒用他人的优质或认证标志,或未经许可使用许可证标志。

8. 掺杂使假、偷工减料的商品

指在商品中掺杂使假的成分,或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降低商品质量。

9. 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旧充新的商品

指以次等品冒充优质商品,以假冒充真品,或以旧商品冒充新品。

10. 违禁商品

指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

11. 无标准、无检验合格证的商品

指未按规定标注商品的标准,或未取得检验合格证的商品。

12. 未标明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商品

指未在商品上标明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商品。

13. 未按规定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的商品

指未在商品上标明规定的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

14. 未标明处理品字样的商品

指处理过的商品(包括次品、副品等外品),未在商品或其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或“次品”、“副品”、“等外品”)字样。

15. 未标明危险品有关标识或使用说明的商品

指生产、经销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未在商品上标明相应的危险品标识或未提供规定的使用说明。

16. 未标明生产日期和失效时间的限期使用商品

指限期使用的商品,未在商品上标明生产日期和失效时间,使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是否过期。

17. 未按规定标明产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和其他项目的商品

指未在商品上按规定标明产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和其他相关项目的商品。

延伸阅读
  1. 过期食品算不算假冒伪劣产品
  2. 过期产品是否假冒伪劣产品
  3.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是如何处罚的
  4. 欺诈消费者行为
  5. 侵权和假冒伪劣有什么区别

产品质量热门知识

  1. 揭开六大价格陷阱的真相
  2. 国务院法制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人就《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答记者问
  3. 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的公开要求
  4. 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有哪些
  5. 在外就餐食物中毒应该找哪个部门投诉
  6. 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谁赔偿
  7. 年食品吃出异物如何赔偿
产品质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