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10-08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行为被认定为商品假冒行为:
指未经商标注册人授权,在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的标识,以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商品与注册商标权利人的商品相同或相关。
指在商品上虚假标明产地、企业名称或代号,以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商品的产地、企业名称或代号与实际情况相同或相关。
指在商品上使用虚构的企业名称,以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商品与实际存在的企业相关。
指销售过期、失效或变质的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
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的商品。
指商品的名称与实际质地不相符合,或商品标注的指标与实际不符合国家标准。
指在商品上冒用他人的优质或认证标志,或未经许可使用许可证标志。
指在商品中掺杂使假的成分,或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降低商品质量。
指以次等品冒充优质商品,以假冒充真品,或以旧商品冒充新品。
指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
指未按规定标注商品的标准,或未取得检验合格证的商品。
指未在商品上标明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商品。
指未在商品上标明规定的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
指处理过的商品(包括次品、副品等外品),未在商品或其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或“次品”、“副品”、“等外品”)字样。
指生产、经销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未在商品上标明相应的危险品标识或未提供规定的使用说明。
指限期使用的商品,未在商品上标明生产日期和失效时间,使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是否过期。
指未在商品上按规定标明产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和其他相关项目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