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2-21
药品通用名称是一种规范化的称谓,用于区分不同药品,并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根据现行药品管理制度,任何具备药品生产资质的主体都可以申请使用已经颁布的药品标准来仿制相同药品,但只能使用原药品标准中确定的药品通用名称。
药品通用名称在药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包装上必须使用,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理解和识别药品。然而,由于某些化学药品的通用名称较长且晦涩难懂,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商品名来区分不同药品和药品的来源。一些药品生产企业为了宣传需要,有意弱化药品通用名称,强化药品的商品名,导致商品名实际上起到区分药品来源和商标的作用。这种商标化和商标药名化的现象可能导致商品名被抢注为商标,引发各类纠纷。
我国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并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是“商品通用名称”。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约定俗成的原则,可以认定某一名称为商品通用名称。如果某一名称能够普遍指代一类商品,那么该名称应被认定为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此外,如果某一名称被专业工具书、辞典列为商品名称,也可以作为认定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的参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人民法院在审查判断诉争商标是否属于通用名称时,通常以商标注册申请时的事实状态为准。如果在申请时该商标不属于通用名称,但在核准注册时已经成为通用名称,仍应认定其属于该商品的通用名称。相反,如果在申请时该商标属于通用名称,但在核准注册时已经不再是通用名称,不影响其取得注册。
目前,我国的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注册标准及药品试行标准。这些标准中收载的药品名称均为药品的通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