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2-30
在法律术语中,严格来说并不存在“起诉书”和“诉讼书”这两个概念。法定的称呼应该是“起诉状”或者“诉讼文书”。虽然叫法不同,但实际上二者没有任何区别。无论是起诉状还是诉讼文书,都是在向一审法院申请立案时,用于陈述案情的文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根据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原告:杨某,男,1963年6月12日出生,现住某市甲区某街道12组97号。
被告人:李某,男,1954年3月12日出生,现住某市乙区某街道18组12号。
诉讼请求:
1、要求李某返还杨某欠款18000元人民币;
2、要求李某承担诉讼费XX元。
2004年4月1日,李某因经营资金紧张向杨某借款18000元用于周转,双方签订了借条并约定在6个月后一次性偿还欠款,利息按照银行利率支付。然而,到期后,李某以没有钱为由拒绝归还。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1、李某所写的一张借条;
2、见证人王某,某市甲区某街道司法所长。
此致
某市某区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1份
起诉人:杨某
2006年3月5日
注:
1、本诉状适用于公民提起民事、行政诉讼,应使用钢笔或毛笔书写。
2、“原告”、“被告”栏中,应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对于民事被告的出生年月日确实不知的情况,可写其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信息。如果被告是法人、组织或行政机关,应写明其名称和所在地址。
3、“事实与理由”部分的空格不够用时,可以增加中页。
4、起诉状副本的份数应根据被告人数提交。
首部:
1. 文书名称。
2. 写明当事人的身份等基本情况,包括起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和住址。
3. 写明被告人的身份等基本情况,写法与上述相同。
正文:
1. 请求事项:简明扼要地写出请求法院解决的民事权益问题。
2. 事实部分,即双方争议的问题、起因、经过、现状,特别是争议的焦点要具体地写清楚。
3. 理由部分,即诉讼请求的依据。
尾部:
写明接受诉状的人民法院的名称,出具状人的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具状年月日。
最后写明附项,具体写明民事起诉状副本的份数以及证据的种类、名称、数量,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其他四种诉状与民事起诉状的内容和写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尾部,民事上诉状将具状人改为“上诉人”,刑事自诉状将具状人称为“自诉人”,答辩状将具状人改为“答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