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保全与诉中保全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27
在诉讼中保全财产是诉讼者想要的,诉讼财产保全中有诉前保全与诉中保全,那么什么是诉前保全,什么是诉中保全,他们分别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相关法律规定有什么。
诉中保全
概念
诉讼中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受理后、作出判决之前,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财产或争议标的物的强制措施。
适用条件
要采用诉讼中财产保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即诉讼请求涉及财产给付。(2)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将来的生效判决可能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主观因素包括当事人转移、毁损或隐匿财物的行为,客观因素主要指诉讼标的物易变质或腐烂,若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将导致更大损失。(3)诉讼中财产保全发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后、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前。在一审或二审程序中,若案件尚未审结,可以申请财产保全。若法院判决已生效,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但不得申请财产保全。(4)一般应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若当事人未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然而,人民法院一般很少以职权裁定财产保全,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人民法院若在职权范围内采取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出错,应承担赔偿责任。(5)人民法院可要求当事人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在采取诉讼中财产保全措施前,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担保金额应相当于保全请求的数额。若申请人未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驳回申请。若诉讼中财产保全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被申请人可直接从申请人提供的担保财产中获得赔偿。
诉前保全
概念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法院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可能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法律赋予利害关系人在起诉前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诉前财产保全属于应急性保全措施,目的是保护利害关系人避免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例如,双方当事人签订购销合同,需方按约定预付供方150万元货款,后发现供方存在欺诈行为,根本无力履行合同,且所付货款可能被转移。若不及时采取强制保全措施控制,必将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由于从债权人起诉到法院受理需要一定时间,法律有必要赋予利害关系人在紧急情况下请求法院及时保全可能被转移的财产的权利。
适用条件
要采用诉前财产保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申请必须涉及财产给付,即申请人将来提起的案件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保全措施可能导致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3)必须由利害关系人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利害关系人指与被申请人发生争议或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被申请人侵犯的人。(4)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若申请人未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将驳回其在起诉前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的规定,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都需要交纳保全费用,并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执行。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即利害关系人必须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提起诉讼,以便通过审判解决与被保全财产相关的争议。若利害关系人未在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解除财产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