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1-10
根据《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起始日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的日期。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权利人申请决定延长。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分期缴纳出资,公司可以成立,即使股东未出资也可获得股东资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进一步明确了公司股东瑕疵出资的民事责任,规定符合股东资格及股权的外观形式的情况下,即使股东违反出资义务,也应确认股东资格。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对股权归属发生争议时,应提供以下事实之一的证明:已依法向公司出资或认缴出资,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已受让或以其他形式继受公司股权,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因此,在股权归属争议的情况下,当事人必须提供实质性证据,证明已依法出资或认缴出资,即通过出资、认缴出资方式或受让方式原始取得或继受取得股权。
根据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公司股东取得完整股东资格和股东权利需要符合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实质要件是出资,形式要件是对股东出资的记载和证明,即公司章程记载、股东名册记载、工商部门登记。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不仅发生在公司股东与股东或股东与公司之间,还涉及公司债权人要求股东承担其他民事责任时,必须确认当事人是否具有公司股东资格。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强调股权取得的形式要件对保护公司股东之外第三人利益的重要性。在公司内部关系中,实际出资是股东对公司最重要的义务。因此,在股东资格确认诉讼中,首先需要确定争议的法律关系性质是属于公司内部法律关系还是公司股东与公司外第三人之间的公司外部法律关系,然后确定相应的审查标准:在涉及股东与公司外第三人之间的外部关系上,应坚持外观主义原则,保护第三人因合理信赖公司章程签署、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公司股东名册记载而产生的行为效力;在公司股东之间因股权归属产生争议时,应重视股权取得的实质要件,即是否实际出资,是否持有出资证明书,是否行使并享有股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