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从何时开始计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时效法律知识

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从何时开始计算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2-28

 
101985

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计算规定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62条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起算点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具体规定如下:

一、侵权行为被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之日起计算

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这一规定与我国《民法能则》第137条的规定是一致的。然而,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1. 如果侵权行为是连续的或断断续续的,专利权人在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起二年内未主张权利,而二年之后侵权行为仍在继续,那么对专利权人来说,如果不能继续保护其权益,显然是不公平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二》第23条的规定,权利超过二年起诉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判决被告停止侵权,并支付起诉之日前推算二年内的侵权损害赔偿数额,但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1)起诉时侵权行为仍在继续;(2)起诉时专利权仍在有效期内。

2. 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的区别。前者指的是停止侵权等物权方面的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后者指的是赔偿损失等债权方面的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专利权人在起诉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停止侵权等物权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二、专利授权之日前得知或应当得知的起算点

对于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由于发明专利实行“提前公布、实质审查”的制度,其他单位或个人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可以合法实施公开的发明技术,这在授权之前不被视为侵权。根据《专利法》第13条的规定,这些单位或个人需要支付适当的费用,即对发明申请的临时保护措施。专利权人可以在授权前提出支付要求,但如果被拒绝,专利权人只有等到授权之后才能要求专利管理部门处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授权前的发明专利申请可能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要求自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起计算时效,可能会导致专利权人在有资格起诉时已超过二年的情况发生。

因此,《专利法》第62条第2款规定,专利权人于授权之日前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从专利授权之日起计算。这样,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就有了两个起算点:专利授权之日和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以晚者为实际起算点。

延伸阅读
  1. 诉讼时效小结
  2. 知识产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吗
  3. 专利诉讼时效是什么
  4. 侵犯专利的诉讼时效规定详解
  5. 知识侵权追诉期及追诉条件是什么

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变更抚养权是否能够进行特别代理
  2. 哪些情况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3. 如何申请诉讼保全
  4. 如何查看财产是否被保全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送达人下落不明或无法送达的情况下的公告送达
  6. 哪些情形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7. 刑事立案的标准条件是什么
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