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2-13
原告顾某与被告刘某是同村村民,被告刘某饲养一只宠物狗。2012年4月3日,原告去被告家串门,由于该宠物狗刚做过节育手术、情绪不稳定,被告特地用链条拴住,并特地关照原告不要去招惹该狗,原告不以为意,不顾被告再三劝阻仍然用食物去挑逗该狗,在一次给狗喂食的过程中,因距离较近,原告右手被狗咬伤,原告前往医院治疗,花费医药费若干。
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相关损失合计人民币2000元。
被告辩称,其已经多次告知、阻止原告不要去挑逗狗,但原告一意孤行最后被咬伤,完全是咎由自取,故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请。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明知犬类有一定的攻击性,在被告多次提醒、劝阻的情况下,仍然给狗喂食,最终被咬受伤,原告显然存在间接故意,故酌情免除被告的赔偿责任。遂判决驳回被告刘某的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8条的规定,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即不论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在主观上有无过错,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这一前提下,该条也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免除及减轻事由,亦即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
被侵权人的过错会对侵权责任的承担产生一定的影响。被侵权人挑逗动物遭受损害从而引发纠纷的情况下,被侵权人的过错形态为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的发生。故意是一种内在的追求或者放任自己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意图,是主观的不良心态。被侵权人出于故意让他人饲养的动物侵害的情形极为罕见,一般情况下,被侵权人的过错形态为过失。
被侵权人是否存在重大过失,应当主要从动物自身的危险以及诱发动物危险行为的可能性角度去评判。根据一般人对不同动物危险性爆发可能性的普遍认知乃至于认同,对家养动物的投喂行为一般不应认定为重大过失,但对驯养动物,则很有可能构成重大过失。此外,不论是家养动物还是驯养动物,如果被侵权人实施挑逗、投打等行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其有重大过失。
根据侵权法原理,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包括对损害的发生以及损害结果的扩大。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8条规定的免责和减责条款时,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没有过错或仅具有轻微过失。被侵权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会导致责任的承担程度发生变化。
根据本案事实和法律规定,原告在被告多次提醒、劝阻的情况下仍有意挑逗被告饲养的宠物狗,被告将狗用链条拴住,并多次提醒被告。因此,被告已经尽到了相当的注意义务,适用过失相抵,免除被告的赔偿责任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