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及其权利保护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法律知识

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及其权利保护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0-02

 
98338
“精神”一词,涵义颇丰,从本质上看,精神是与物质相对应、与意识相一致的哲学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成果的总称。(1)哲学上的精神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精神生产,二是精神活动。(2)但法律上使用精神这一概念,并不包括哲学上精神概念的全部内容,而主要是指精神活动,并且通常与精神损害赔偿相关联,法律上的精神活动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活动以及维护精神利益的活动,更多的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与人的情绪、感情、思维、意志的关系。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法中的“侵辱估价之诉”。在罗马早期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的第一条规定了对文字诽谤和公然歌唱侮辱的刑罚。这可以视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最初形式。

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表述

在英文中,精神损害赔偿可以有多种表述,但它们都具有“精神损害赔偿”之意。而在日文中,精神损害赔偿被称为“慰籍料”,原意为一种慰抚金,它是对精神损害以金钱估计而构成的损害赔偿。

古代中国法律中对精神损害的制裁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对于侵害人格权的行为,如流内殴议贵者、殴言内外亲戚、殴言父母祖父母、殴言姑舅、奴婢言旧主等,都规定予以刑罚制裁。

精神损害的定义和性质

目前我国法学界尚未就精神损害的定义、性质、受侵害的民事权益以及赔偿数额等问题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精神损害又称为“非财产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它不是表现为受害人财产利益的减少,而是表现为受害人的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减少。

精神损害的不可衡量性

精神损害的不可衡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精神损害不像物质损失那样清楚明了,人们无法准确衡量其损失的程度,从而无法确定赔偿的数额。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程度与侵权的程度以及受害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有些侵权行为,如侵害他人的贞操权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侵害他人的生命权给受害人的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即使使用再多的金钱赔偿也难以弥合其心理的痛苦。这是精神损害与物质损失不同的显著特征。

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

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应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等组织。

延伸阅读
  1.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 私自拷贝、传播手机内容需承担法律责任
  3. 诽谤他人的赔偿标准
  4.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5.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的利与弊是什么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2.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3.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4.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5. 微信二维码转账的钱能追回吗
  6.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7.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