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坠楼生还可以索要"惊吓费"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法律知识

建筑工人坠楼生还可以索要"惊吓费"吗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0-05-25

 
98264
当事人索要的“惊吓费”,其实在法律的意义上应该属于精神损害赔偿金。那么建筑工人坠楼生还可以索要"惊吓费"吗?下面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12月20日,在攀枝花一建筑工地干活的任*傅,经历了人生最惊险的一幕:站在钢管架子上干活的他,突然发现架子往下沉,紧急之下他拉住了旁边的一根钢管,从15楼位置处的电梯井坠落到负一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只受了点皮外伤。事后,任*傅向建筑公司索赔18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公司却不同意,经过多次协商,任*傅最终拿到了1万元的赔偿费。

“惊吓费”其实就是精神损害赔偿金。虽然按照法律的惯例,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法院法官的一个自由裁量权,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官一般采取的“无伤残不赔偿”的原则。不过,能够勇于讨要“惊吓费”并最后获得1万元的赔偿,当事人的做法还是值得充分肯定。

其实不仅司法实务上有“无伤残不赔偿”惯例。更何况,精神损害处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形态,对其定性和赔偿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加上传统习俗中,对于精神损害并没有形成概念,也未能将其作为一种权利选项。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精神损害赔偿都缺乏民意支持,也没有传统习惯作为基础,再加上在时下用人市场中,劳资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劳动者连最刚性的法定权利都没有获得保证,此时再强调和索讨精神损害赔偿无异于奢谈。

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神损害赔偿的高与低,跟个体权利的高与低密切相关,即精神赔偿的层次如何,可以作为判定个体权利强弱的标尺。当其精神受到损害之后,不但未被漠视反倒获得了极高的赔偿,并且成为民事赔偿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那么也就意味着个体的权利得到了全面的补偿,从显性的肉体伤害到隐性的精神伤害,都得到了全面的虑及。当然,权利的获得尊重与补偿,离不开个体的自我重视与抗争,敢于并善于给自我价值标注,才能在给自己争取的同时,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和法治生态的优化。

国外的精神损害赔偿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并日益完善和成熟。以美国为例,在没有人身伤害的情况下,精神损害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诉求,这种独立诉求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故意或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诉讼;二是过失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之诉;由此不难看出,其对于精神损害的赔偿和保护,较之于国内的保护范围,显然走得更远。当然,正是在这样的保护原则之下,精神赔偿诉求变得极为平常,维权者对此也十分重视,哪怕付出极高的成本代价,也要为自己讨要一个说法。

反之,国内这种体系性的短板,跟公众的权利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是当受到精神损害者,自身都将其不当一回事,那么也就难以获得积极的回馈,更无法通过个体的努力去推动保护制度的进步。正是有了这些客观因素和现实环境,才使得索取“惊吓费”的个案具有了标本价值。

延伸阅读
  1. 建筑工人受伤谁来承担责任
  2. 建筑工人工伤赔偿规定及程序解析
  3. 建筑工人工伤赔偿标准
  4. 建筑工工伤事故赔偿问题解析
  5. 工地工伤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2.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3.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4.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5. 微信二维码转账的钱能追回吗
  6.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7.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