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刺激制度研究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6-03
环境经济刺激制度的分析与运作机制
一、环境经济刺激制度的定义和应用
环境经济刺激制度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利用经济杠杆对人们的环境行为进行调控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该制度是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原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经济刺激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和环境资源损失补偿。运作机制包括经济杠杆、指引机制和节约性。
二、环境经济刺激制度的运作机制
1. 经济杠杆:通过价格对成本的正确反映引导当事人的行为选择并影响其偏好显示。2. 指引机制:通过对相对人收益的影响引导其进入法律调整预期的行为模式,实现自愿合作选择。3. 节约性:经济手段与市场的亲和性使其以最低的费用达到预期效果,对于执行能力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三、我国环境经济刺激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1992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将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单列为一条,规定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1996年国务院进一步强调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制定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中西环境经济刺激制度比较
一、财政援助
财政援助是一种积极的干预手段,用于保障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的保护和建设。美国在环境保护财政援助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包括提供技术服务和财政援助、补贴研究机构和个人等。
二、资源回收与废弃物处置
美国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法》规定联邦有必要采取各种行动,包括财政与技术援助,推动固体废弃物处置工艺的发展和提供实用的处置办法。此外,资源回收系统对固体废弃物设施发放补助金,要求设施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先进性。通过对中西环境经济刺激制度的比较可以发现,财政援助和资源回收与废弃物处置是两种常见的环境经济刺激手段。我国在构建和发展环境经济刺激制度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实现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