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区景点封闭轮休、污染预防与治理工作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3-02
景点生态保护措施:封闭轮休的实施及效果
一、景点封闭轮休的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旅游业的兴起,黄山风景区进山游客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当时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特别是始信峰、天都峰、莲花峰等热门景点,由于游客集中、游览面积狭小,导致这些景点周围及游道两侧的树木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局部土壤裸露、水土流失、树木长势减弱以及森林病虫害等问题相继出现。为解决这一现状,景区管理部门首先尝试对始信峰景点进行短期封闭,并通过人工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景点的生态恢复。经过一年半的封闭休整,发现其生态恢复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景区管理部门陆续对狮子峰、丹霞峰、天都峰、莲花峰等景点实行封闭轮休,每个景点封闭一轮的时间为3-4年。封闭期间,对游客践踏裸露地和水土流失地进行综合治理,进行绿化美化,并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更新。同时,加强生态植被监测与评估,根据生态恢复情况适时对外开放。
二、封闭轮休对生态恢复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景点封闭轮休”是一项极其有效的保护措施,实现了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利用。正因为如此,该项措施已被写入《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保护条款,以法规形式被固定下来,具有法律效力,开创了全国景区景点生态保护之先河。
污染预防与治理工作情况
一、污染预防与减量控制
黄山风景区的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始终秉持“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环保理念,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1. 使用清洁能源:建成温泉、白鹅岭两座35KV输变电站,实现了以电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2. 在景区外建设采配、洗涤中心等设施,实现“净菜上山、洗涤下山”,减少景区内垃圾和污水的排放量。3. 引导游客理性消费,避免浪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禁止使用一次性非降解塑料制品,强制使用环保型建材和节能设备。4. 建立并持续有效运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目标指标量化到各部门和企业,并实施绩效考核,以奖惩的方式推动措施的执行。
二、生活污水治理
为了解决生活污水处理的难题,黄山风景区先后建成13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年处理能力达75万吨,满足了全山宾馆饭店、旅游公厕、办公生活的污水处理需求。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管委会成立了科级建制的污管站,编制4名,编外劳动用工10名。运管费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排污单位根据排污量缴纳,污管站负责景区13处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确保达到排放标准。黄山风景区在全国山岳景区中率先实现了对污水处理设施的专业化统一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国内景区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