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责任法律知识

如何认定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1-27

 
89195
民事行为一般公民都会有的,不过要是完全的民事行为就不一定了,因为有的自己都没有办法照顾的一般是没有完全民事行为人的,那么如何认定限制民事行为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认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无法认清自己行为后果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可能不利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亲自实施与其智力和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超出其智力和精神状况的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分类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17条至第24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根据第19条的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法律行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或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和追认。但是,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特殊情况下,根据第18条第2款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根据第22条的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法律行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或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和追认。但是,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与其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与撤销

成年人的限制行为能力需由其利害关系人或相关组织向人民法院提出认定申请。被人民法院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后,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相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根据其智力和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决定是否恢复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里的相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和民政部门等。
延伸阅读
  1.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
  2. 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解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通过
  4.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5. 模拟拆迁的协议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劳动仲裁的代理人委托问题
  2.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3. 法院不受理案件的处理方法
  4.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
  5. 可以撤诉又同一天再次起诉吗
  6. 拖欠农民工工资起诉法院的收费标准
  7. 申请先予执行的含义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伤害该怎么办
  3. 儿童在学校或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受侵害了该怎么办
  4. 教育机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5. 集体合同的效力
  6.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