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8
1、鉴定人不具备执业资格:当原司法鉴定人没有从事委托事项鉴定的执业资格时。
2、鉴定机构超出业务范围:当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其登记的业务范围组织鉴定时。
3、鉴定人未回避:当原司法鉴定人未按规定回避应当回避的情况时。
4、对鉴定意见有争议:当委托人或其他诉讼当事人对原鉴定意见有异议,并能提出合法依据和理由时。
5、其他需要重新鉴定的情形:当法律规定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其他情况。
1、完成鉴定的时间限制:鉴定机构应当在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委托事项的鉴定。然而,在实际鉴定实践中,通常超过了这个规定的时间,可能需要45天或两个月。因此,以鉴定会完成后实际通知的时间为准。
2、延长鉴定时间:如果委托鉴定的内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的技术问题,或者检验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经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两个月应当是已经延长过的鉴定期限。如果鉴定机构继续拖延时间,除非有其他特殊情况,应当被视为超时鉴定的违规行为。委托人及其家属应当积极督促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论。
3、约定鉴定时间:如果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另有约定完成鉴定的时间,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出具鉴定报告。
4、补充或重新提取鉴定材料:补充或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如果由于当事人未按时或未充分提供鉴定材料而导致鉴定时间延误,延误的一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