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交警应该回避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回避法律知识

什么情况下交警应该回避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0-05-25

 
87350
出了交通事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报警,找警察来协调解决问题,但其实,不是所有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找警察解决问题的。在有些情况下警察是需要回避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报警?什么情况下又需要警察回避呢?下面是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到的相关资料。

一、什么情况下交警应该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二、哪些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1条第二款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据此可知并非所有交通事故都需要报警解决。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有下列情形,一定要及时报警,请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绝对不可以“私了”。

(1)只要有人员伤亡的,不论是死亡还是重伤、轻伤;

(2)事故尽管只是造成了人员轻微伤害,但是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情;

(3)尽管没有人身伤亡,但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较大的(财产损失较大的标准,须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协商规定)。

在这些情况下,当事人是不能按照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解决的,即使双方能达成共识也不允许“私了”。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延伸阅读
  1. 被执行人的义务
  2. 回避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价值
  3.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的应用
  4.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六大看点
  5. 证券交易所的法律义务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2. 财产保全费用的相关法律依据
  3.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是多久
  4.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手续
  5.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
  6.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费标准
  7. 如何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