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执行异议的概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异议法律知识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概念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3-09-16

 
86660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概念?所谓的案外人执行异议是案外人也有用权利去阻止案件审判结果的执行,(如所有权或者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在执行程序终结前,向执行法院对申请执行人(必要时候被执行人可列为共同被告)提起的旨在阻止对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的诉讼。。今天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这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定义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案外人根据其拥有的足以有效阻止强制执行的权利,例如所有权或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物转让和交付的实体权利,在执行程序终结前向执行法院提起的诉讼,旨在阻止对执行标的物进行强制执行。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现状

我国《民事诉讼法》于2007年首次确立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制度,并在2012年修订时未作修改。根据该法第227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至20条也规定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具体程序问题。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作为执行救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其功能和程序设置与一般诉讼有所区别。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其诉讼标的、既判力范围以及整个诉讼程序的进行。关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性质,传统上有形成之诉说、确认之诉说和给付之诉说三种观点,后来又有命令之诉说和救济之诉说等学说的产生。

形成之诉说

第三人提起异议之诉的异议权属于形成权,即要求撤销执行机构的不当执行,变更现有的执行法律关系。

确认之诉说

异议之诉的目的是要求法院确认案外人有排除执行的权利。一旦法院确认该权利,执行机关即应接受法院判决的反射效力,不得实施强制执行。

给付之诉说

异议之诉的诉讼标的是原告要求执行申请人不作为的给付请求权。当事人要求法院命令债权人不得强制执行,或返还执行财产等,即给付请求的内容。

命令之诉说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胜诉判决为执行机关设定了相应义务,即宣告执行机关必须履行一定行为,因此不属于任何一种既有的诉讼类型。这里的命令并非指职务关系上的命令,而是设定特定义务。

救济之诉说

异议之诉是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的合成,既具有确认的法律效果,又具有排除执行的法律效果。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特点

与普通诉讼程序相比,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具有以下特点:

诉讼请求的特殊性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诉讼请求是请求法院停止对执行标的物的执行。诉讼的目的在于通过诉讼阻止对执行标的物进行强制执行,而不仅仅是确认标的物所有权或交付标的物等实现当事人某项民事权益。

程序启动的依附性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启动需要经过法定的前置程序,即只有在执行终结前,案外人提出书面异议声明,并等待执行法院的裁定后,才能提起诉讼。

诉讼主体的特殊性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原告是案外人,且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享有足以排除执行的实体权利。被告是申请执行人,在被执行人否认案外人权利时,可以将其列为被告。

延伸阅读
  1. 被执行人的执行异议权利
  2. 委托执行程序及相关要求
  3.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举证的认定
  4. 案外人执行异议听证程序怎么进行
  5. 案外人可以提执行异议吗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被执行期间公司是否可以换法人代表
  2. 法人和执行董事的区别
  3. 钱亮的问题: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4. 保险公司拖欠理赔费用一年可起诉利息吗
  5. 失信被执行人的规定及相关法律规定
  6. 共同投资协议
  7. 民事诉讼中执行异议的时效规定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