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怎么立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4-29
在对法院判决执行过程中产生异议时,可以向其提出执行异议,并在在执行过程中提交相关的法律文书,也就是执行异议申请书。那么,执行异议具体怎么立案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会为大家详细说明,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
执行异议的立案程序
一、立案材料的提交
当事人、案外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异议时,应向法院立案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 异议书,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副本。异议书应明确记载以下内容:
- 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 请求事项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 证据及其来源。
- 如果申请人是公民,则需提交身份证或户口本的复印件;如果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需提交营业执照或其他注册登记资料的复印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
- 如果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异议,则需提交经委托人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其中写明委托事项和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委托代理人是律师,则需提供律师事务所函。
- 如果申请人是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则需提交继承或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 如果涉及外国、香港、澳门或台湾当事人,则需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提交相应的公证和认证材料。
- 如果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外文的,则需附上相关机构翻译的中文译文。
二、执行异议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5条的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异议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 提起执行异议的主体只能是执行当事人或继受人、执行当事人之外的利害关系人。
- 提起执行异议的时间,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人民法院作出法律文书、采取执行措施之日起10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无正当理由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提起执行异议的方式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 提起执行异议的事由是指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人民法院在执行中作出的法律文书或采取的执行措施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侵犯其合法权益。主要包括:
- 不受理执行申请或受理不当的执行申请;
- 执行行为拖延;
- 执行措施违法;
- 执行处分不当。
三、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7条的规定,案外人提出异议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 提起异议的主体只能是案外人。
- 提起异议的时间,案外人应在人民法院对涉案执行标的的执行措施终结前提出;无正当理由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提起异议的方式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 提起异议的事由是指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其他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权利。主要包括:
- 对执行标的物享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
- 对执行标的物享有担保物权或用益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