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中的第三人在二审中仍应列为第三人还是被上诉人
点击数:85 更新时间:2024-02-02
在民事审判活动中,除了当事人还可能有第三人参加诉讼,那么一审中的第三人在二审中仍应列为第三人还是被上诉人呢?明确各主体的地位才能够进行审判。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审中的第三人在二审中的身份
在二审中,一审中的第三人可以被列为第三人或被上诉人,具体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独立请求权。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二审中可以成为被上诉人,其地位相当于当事人。在诉讼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原告具有相当于原告的诉讼地位。
尽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起诉时将原告和被告均列为被告,但在参与诉讼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并不是共同诉讼人,因为他们对诉讼标的具有对立的利害关系而不是共同的利害关系。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一审判决中需要承担实体义务,并享有上诉权,因此也可以成为二审的被上诉人。
第三人参与二审的形式
第三人参与二审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
- 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并上诉,将第三人继续列为第三人或被上诉人;
- 一审裁判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责任并上诉;
-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
第三人的特征
第三人具有以下特征:
- 参与他人正在进行的诉讼中。第三人是相对于原被告而言,他是加入到别人的诉讼中。第三人的加入是在原被告的诉讼已经开始且尚未终结的情况下进行。
- 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第三人既不同于共同诉讼人,又不同于当事人以外的其他诉讼参与人,而属于广义当事人,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他可以作为第三方当事人与本诉中的原被告进行诉讼,或者作为辅助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
-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第三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原告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二是法院对本诉的处理结果可能会对第三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这与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角色有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