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26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而其职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应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这是一项对用人单位具有强制力的规定。当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并按照工伤保险标准支付相关费用。
在实际操作中,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纠纷时,双方通常会通过协商的方式自行解决,以节约仲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因此,工伤赔偿协议书应运而生。那么,工伤赔偿协议书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呢?
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如果双方在签订工伤赔偿协议时,不存在欺诈、胁迫、趁人之危等情形,那么该协议应该是有效的。作为劳动者,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应当反悔。
然而,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明显低于法定赔偿标准,劳动者可以依据显失公平原则,启动劳动仲裁程序,重新主张工伤赔偿金。